close

 

評《到英國的理由》

保羅‧索魯著 胡洲賢譯 馬可孛羅出版

那是1982年夏天,當時正爆發福克蘭群島戰爭,有兩個人同時繞著英國沿岸旅行:順時針的傢伙主要是乘火車,逆時針的那個則駕帆船。所以他們一定會在某一點交會,結果還真的碰到彼此,並寫入書中。

美國作家保羅‧索魯(Paul Theroux)喜歡搭火車是有跡可循的,早在《到英國的理由》之前,另外兩部備受好評的旅行文學《火車之旅的饗宴》(The Great Railway Bazaar)與《老巴塔哥尼亞快車》(中譯馬可孛羅出版),就是以火車作為旅遊工具。

開帆船環島的,是英國旅行文學名家強納森‧雷班(Jonathan Raban)。他在英格蘭南部的小碼頭碰到索魯,並在他的《沿岸航行》(中譯馬可孛羅出版)書中提到會面細節。雷班在書中驚訝地表示,索魯《到英國的理由》書中的描述,沒有一樣是他記得的。《沿岸航行》甚至提到索魯被一隻猴子騷擾的狼狽樣,《到英國的理由》對此事也是隻字未提。

不過索魯也不是全無抱怨,1980年代初的英國在他筆下,正被經濟蕭條、失業、罷工、北愛爾蘭共和軍等麻煩困擾著。沿岸的英國景象,不是倫敦的往日情懷,也非牛津劍橋的文質彬彬,而是簡單兩字:「頹敗」。在索魯筆下,我們看到:沿岸火車線因不少支線停駛而變得支離破碎,每個旅館都擠滿了空房,光頭族與飛車黨在空盪的海水浴場對幹……

但誰說索魯不喜歡英國的,當他到扺達英國最北端時,面對北海險惡天候與鳥不生蛋的荒涼景況,他表現了對蘇格蘭人的強烈好感,他說:「我最喜歡他們的一點,是他們懂得自給自足,是我在整個海岸上看過唯一會照顧自己的人。」

是人,無論是當過間諜的老人、兼送牛奶的郵政公車駕駛、曾被警察拷打的愛爾蘭導演、經營咖哩餐廳的印度人、成為八卦話題的連續殺人兇手、度假中的女王、支持工黨的威爾斯人……這一幅幅英倫浮世繪,出現在搖搖晃晃的索魯慢車上。因為這些人,我們對英國民族性與複雜的語言風貌(如「格拉斯哥的口音不見字母──音標裡沒有喉塞音鼻音或喘音也沒有用處……烏斯特口音是要點時間把噪音改成語言」),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。這才是我們到英國的理由。因為索魯讓讀者知道,以往對濱海王國的了解根本過於浮面。

《到英國的理由》證明了一件事,不要將旅行文學當作旅遊指南的替代品,它是文學,是文字在漫遊。作者邀請讀者分享他的經驗與價值觀,他沒有必要替觀光景點宣傳。

雷班雖是逆時針而行,看到的景象不同,試圖觀照英國性這件事,卻是與索魯相似的。這就是這兩位旅遊作家的交會點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奶油小蛋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