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心和控制,很難分別。關心的語言裡,似乎都有些控制的目的。甚至,很多控制的手段,擺明就是用關心的方式去包裝。
 
威脅恐嚇欲控制
自從小青參加國際標準舞聯誼會之後,難免比從前遲歸,同居男友凱哥就經常跟她說:「早點回來,不要在外面忙到太晚。」有時還甚至加了「威脅恐嚇」的語氣說:「最近社區裡的治安維護不太好,隔壁阿美太晚回家,皮包被搶了。」讓小青聽了有點被控制的害怕,沒有感覺被關心的溫暖。
這個案例,究竟是「關心」或是「控制」,其實很容易解析,凱哥若真的關心小青的安危,可以負責接送她回家,而且不會因為小青晚點回家,就擺張臭臉,反而應該很慶幸安慰地說:「妳平安回到家,我很放心!」阿德也有類似的困擾,只要他跟朋友出去玩,他的女友淑媛就會發表她的評價:「你那個好朋友,看起來不是太OK,你要小心點。」阿德問我:「她是真的關心我,還是想要控制我,不讓我有自主交友的空間。」
 

體會感受真關心
站在專業溝通的角度來看,這個問題是有標準答案的。真正的關心,是深刻地體會對方的感受,遇到不同意見時,固然會做充分的表達,但不會堅持自己一定是對的,也不會規定對方必須要照我方的意思去做。當然,這個說法也有例外,如果對方的所作所為,明顯違反善良風俗、根本不容於法律、或有其他公平客觀的標準證明是錯的,表達關心時就必然會附帶一些規定或要求。例如;老師勸告作弊的同學,下次不可再犯。妻子希望酗酒的丈夫,盡量克制自己,少喝點酒。爸媽規定孩子,每天上網時間不得超過兩小時。
以上對「關心」或「控制」的判斷標準,是很理性的。倘若回到感性的立場,分辨「關心」或「控制」的差異,只有一個標準,那就是愛與不愛。當你感覺對方愛你時,即使是很過度的「關心」,也都只是「關心」而已。當你已經不愛對方時,就很容易感覺到被「關心」的壓力,甚至想逃走,此時,任何一點「關心」,都可能被解釋為「控制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奶油小蛋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